故宫吧 关注:83,218贴子:789,970

龟速更新骗回复·传统建筑基础扫盲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大隆兴寺镇楼!


1楼2013-07-21 13:40回复
    本楼内容较多,文字为主,龟速更新 ,列位看官请注意
    一、历史沿革
    1,先秦、西汉
    上古三代各种资料有限,复原方案也是长期的云里雾里不知个所以然。于是楼主就跳过这个大坑,直接从先秦到西汉开始(其实这段时间的东西考察起来已经非常费劲了)。传统建筑的精华部分(至少是相当的一部分)在于官式建筑,或者说高等级建筑。特别是早期建筑,鲜有的一点资料也都集中在这个领域,因此我们的探讨基本都会围绕这一部分展开。
    这一时期的高等级建筑最突出的特色便是高耸入云的高台建筑。大体从殷商甚至以前就有这种建筑的记载。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之类的记载也不在少数。那么这种早期的高台建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实际上不论是功用上还是外观上,它们和现代人所认知的“高台”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如果从建筑的修建意图上来讲,“台”只是结果,而建筑营造的初衷则是“楼”。各种建筑形式当中,楼阁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一类。因此作为权威性的象征,统治者也有建造大体量楼阁的需求。但是遗憾的是体量较大的楼阁需要成熟的木构建筑技术支持,否则层数一高就会面临难以解决自身稳定性难题的困境。而先秦至西汉时期的楼阁建筑技术尚不如后世成熟,建造的楼阁难以满足需求。因而,在实际建造中不得不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2楼2013-07-21 13:44
    收起回复


      3楼2013-07-21 13:45
      收起回复
        那么这个解决的方案就是用当时已经成熟的夯土技术来辅助,用夯土芯来“撑大”体量,“抬高”层数。本质上讲就是先修建一个夯土的巨大土台(为了便于直观想象可以理解成大型墓葬的封土堆或者金字塔一样的东西)。然后在这个巨大的土台顶端修建一个单层的殿堂建筑。然后用一匝匝回廊把整个夯土台包裹住,这样在外面看,顶端的殿堂就成为了楼阁的顶层,下面的回廊都好似楼阁的一层层屋檐,建筑形象浑然一体,如同巨大的楼阁一般。这就是先秦至西汉流行的“高台建筑”。
        从使用上讲,高台有利于防潮防积水,有利于通风采光,但是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解释高台建筑远超过需要的台基高度。因此对于楼阁外观的渴求依然是这种高台建筑流行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这种外观宏伟的建筑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巨大的体积巨大多数都是夯土芯,能够实用的空间唯有顶层的殿堂和周遭的一些回廊而已,“性价比”不高,徒有楼阁其表,“性价比”较低。不过由于统治者最关心的是彰显威仪,因此,在生产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当然,后来楼阁技术成熟以后,它也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4楼2013-07-21 13:47
        收起回复


          5楼2013-07-21 13:48
          回复
            这里有必要申明一下,先秦时期的“高台建筑”和后世具有高台基的建筑是不同的。后世如同大明宫含元殿、故宫太和殿等等殿堂,虽然也坐落在高台之上,不过它的形式和作用都与先秦时期的高台建筑迥异,因此不是一个概念。


            6楼2013-07-21 13:48
            回复
              说完了最具代表性的高台建筑,我们再继续讲一下早期的一些其他建筑形式。很多时候由于建筑技术的变化,建筑术语的词义也会随之变化。我们今天对于古建筑的认识,多是基于隋唐以来木构技术成熟以后的认识,其实,先秦两汉时,一些描述建筑的词汇,含义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是大不相同的。
              其一,宫与室的分野。
              今人一般认为宫不供奉神仙的庙宇便是君主居住的宅邸(多数情况还兼备衙署功用)。但是最早“宫”就是“室”,“室”就是“宫”。
              宋《营造法式》载有如下引述:《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释名》:“宫,穹也。屋见于垣上,穹崇然也。”“室,奥也,其中温奥也。”通过上面的引文我们可以了解,宫和室最早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意义是相通的,不过宫侧重于建筑物的外观,而室侧重于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而已。随着统治者权利的不断增强,秦汉以来,“宫”逐渐作为统治者的专有物存在,而普通百姓的“室”就无法再与“宫”混称了。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也是在秦汉时期,出现了“朕”由全民第一人称变为君主权利象征的变化,而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国作为大一统帝国逐步成型并走向第一次辉煌的阶段。由此,建筑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国家形态的左右,这种状况到后世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严格,到了明清时期,皇家的“官式建筑”和民间的一般建筑,由于形制限制的存在,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


              7楼2013-07-21 13:49
              收起回复
                其二,殿堂建筑究竟为何物。
                说到建筑,特别是古建筑,今人最关心的都是建筑的形态结构和外部形象,但是如果从古人创造建筑的初衷来看,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甚至是与以往经验不同的视角。
                对于古人来讲,建筑的第一功用是遮风挡雨的实际用途。故而不论采用了怎样的建筑手法,运用了何等建筑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块不为风雨所侵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就是“居住面”。上层的屋盖是怎样的根本不重要,至少在早期,建筑形态还没有像后来那么为统治者看中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这一点从“殿堂”这一概念的最早记载就可以看出。《释名》曰:“堂所以称殿者,正为前有陛,四缘皆高起,沂鄂显然,故名之殿。”由于引文可知,“殿与堂”和前论“宫与室”一样,是相似的,近乎等同的概念,如果要区别的话,则“殿”要比“堂”更隆重,规模更大(《仓颉篇》:“殿,大堂也”),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而堂之所以又叫殿,是因为“正为前有陛,四缘皆高起,沂鄂显然”。这里的“陛”乃是登殿的坡道,与后世丹陛为同一物;而“四缘高起”直接点名了他是个有高台基的建筑;“沂鄂”此处应作边界解。如此以来,这三句说的其实是一个事情——殿堂修筑在高耸的台基上,边沿显著,所以就叫“殿”。
                整个定义就没提屋盖要如何架设,石头的还是木头的,土墙还是板壁……因为那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都可以通融商量,而最关键的是,作为“殿”,他要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居住面。


                8楼2013-07-21 13:51
                收起回复

                  易县奉国寺大殿 (辽)
                  殿永远都是“四缘皆高起,沂鄂显然”的,木构都是浮云,土台才是本体~(好吧,其实很抽风的,这个理论。。。)


                  9楼2013-07-21 13:53
                  收起回复

                    啥叫台?这就叫台。。喏,大秃顶子。。。


                    11楼2013-07-21 13:57
                    收起回复
                      好了,大概就写着一些。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东西来对汉以前中国的建筑形式有一定程度的印象,知道那是一个“亭台楼阁”都还是夯土高台为主的东西,“殿堂”更关心居住面,高台建筑其实只是为了追求华丽高大的外观的时代。是一个建筑模式迥异于我们今天可以见到实物的唐以后时期的“起源时代”。
                      嗯,大概这样。。。。。有空更新东汉至南北朝,今天把存货都发了,以后更新会漫很多,列位看官满满等吧。


                      13楼2013-07-21 14:04
                      收起回复
                        现在才明白这种侧面当正面的形式原来我国早就有了,狗日的小日本到处建这样的建筑形式,原来是从我国学的,小日本你学中国你还他妈的到外宣传,你是个什么玩艺!!!!!!!!


                        IP属地:河南14楼2013-07-21 15:38
                        收起回复
                          转移阵地向先唐建筑进军了,不是被你称作万年大坑吗?反正我就是来凑热闹的,只要看到有什么好的研究成果拿来就用就是了。


                          15楼2013-07-21 18:30
                          收起回复
                            还是讲斗拱吧,详细部件图例太难找了


                            IP属地:北京16楼2013-07-21 20:26
                            收起回复


                              17楼2013-07-21 2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