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吧 关注:62,881贴子:138,717

我突然有个想法虽然新鲜的血液早已不可能了但我想有必要重温一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突然有个想法
虽然新鲜的血液早已不可能了
但我想有必要重温一下御宅的兴衰或者历史
以及其他文化的入侵和变质
至少也让我们偶尔想起曾经的那段热闹的景象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14 18:05回复
    大部分资料从各处搜集 请各位斟酌阅读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指出来 多多包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14 18:07
    回复
      为了保持温度一日一个篇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4-14 18:12
      回复
        首先是宅的世代论 理解和划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14 18:13
        回复
          一、什么是宅的世代及一个常见的误区
          在引言中,我们对宅的世代下了一个粗浅的定义——按照年代划分,把御宅群体分为数个小群体然后将各个小群体分而治之。但是,正如我所用的“粗浅”这一定语,这个定义虽然部分情况是可用的,但是不仅不全面、甚至有时是具有误导性的。
          这里我们提及一个重要的误区。 宅的世代论虽然往往来自对某一时间段宅人特征的总结,但是这些特征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是往往是宏观的、服从统计规律的,而非微观的、对人人都适用的。就像房龙在评说罗马时所说的那样, “正如罗马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罗马的灭亡也是一个缓慢消亡的过程,以至绝大多数罗马人 根本未能觉察到他们热爱的旧世界气数已尽。” 我们在运用世代论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不要轻易地把某一个个人归为某一世代,更不能用世代的先后作为构建“鄙视链”的工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4-14 18:15
          回复
            举个例子。某君在千禧年前后接触了《星际牛仔》,深受感动从而入宅,在补番过程中发现自己偏爱《高达》等出现于昭和年代,具有宏大叙事的 SF 作品,但是没有掌握有逻辑地赏析动画的方法论,对动画制作过程没有深入的了解,在评论动画时感情用事,并且几乎不去看不对自己口味但风评优秀的作品。按照东浩纪的观点,他由于其看番的品味被认为是“第一世代” (《大和号》与《高达》一代)宅人;按照冈田斗司夫的观点,他由于不掌握赏析动画的方法论, 且不看不对自己口味但风评优秀的作品,而被认为是“第三世代”(即新世纪初的一代);但从入宅时间来看,不巧他正好夹在这两种判断之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14 18:15
            回复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世代论的初概念虽然脱胎于以时间为标准的分类,但是一个成熟的世代论中, 时间反倒退化为与群体的思想特征、行为特征平等的一种特征了——正如例子中指出的,在两种不同的世代论中,同一个人会由于其各个方面而被划归时间上完全不同的世代,而这些世代可能与他的入宅时间无关(虽然流行的世代论往往强调入宅作是重要的划分特征)。
              (注:时间作为一个物理量,本身对宅文化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事实上对宅文化造成影响的,恰恰是时间轴上发生的社会事件和随时间发展的业界。因此,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将更常用“环境特征”来取代“时间特征”的概念,但是在合适的时候仍会混用。烦请读者仔细辨别。)
              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世代论下一个新定义了:世代论指的是一类按照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特征,将御宅群体分类研究的理论。
              (编者语:所谓“时代烙印的特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定义。因为实际上这些特征和时代性并无绝对充分的逻辑理由证明其联系。只是统计学上的推论。而对每个个人来说宏观层面的时代影响因素永远没有微观层面个人自身素质、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子大。本段只是利用“时代烙印”一词在统计学层面对这些特征的总结性,将这些特征规划起名为“时代烙印的特征”,与时代并无绝对联系。意会即可,不必太过纠结。)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14 18:16
              回复
                二、我们为什么要划分宅的世代
                关于宅文化和御宅群体的研究,如果针对其现状,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科学,如果针对其发展,亦可以看作一门史学。而在这两种学问中,按照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特征进行划分,然后各个击破是一种常用手法。这种划分让我们免于纠结不同个体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作用,而方便我们直接处理各个时间段上的共性。
                譬如,通过分析某一世代的特征,我们可以为这些宅人所制造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对那一年代的业界行为找到新的解释角度,而这也是找到宅文化和业界内在规律的一个突破口。更是划分宅的世代的主要目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4-14 18:17
                回复
                  三、如何理解世代论
                  在第一节我们说过,世代论中,环境(时间)特征、行为特征和思想特征是平等的三个方面,那么我们 应当如何理解这三个方面,又如何在分析宅文化现象时运用这些方面呢? 我认为,我们主要应该关注理论的目的是否与我们所探究的问题一致。
                  譬如我们在分析最近番剧的流行元素和媚宅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以审美差异为分类核心的理论,而在分析某个文化现象或者某个漫展新闻时,我们则更倾向于选择以行为差异为核心的理论。
                  当然,我们不仅能为了自己的目的选取不同的理论,而且也能够选取某个理论中不同的数个方面展开。以第一节中对某君的分析为例(这里显然需要谨慎,并且针对个人的命题更像心理学而非社会学问题了),如果希望分析他的审美,我们就可以通过他所处世代普遍的审美观来进行论述,而在评价此君的漫评水平时,他所处世代普遍的漫评观则能提供一些佐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4-14 18:17
                  回复
                    但在刻画某一特定人群的时候,我们则应当做得更严格。这是由于群体的各个刻画角度之间的联系比个体更为紧密,也更为明显。这时,如果我们想要使用世代论的手段,则应当同时从环境、行为、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与对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认为世代论中的环境(时间)特征、行为特征和思想特征是平等的三个方面, 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的世代理论,限于提出者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的限制,必然会对其中一个方面有所偏向,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解释力稍显不足。这也是我们选取合适的理论来进行分析与实践的重要参考。本文将通过两种较为流行的世代论——东浩纪的理论和冈田斗司夫的理论来具体地分析世代论的逻辑脉络与形式,以及如何具体地用这些理论来阐释一些现象。关于对世代论的批判和对多数流行的“御宅学”理论的批判,将会在第四篇文章中讨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4-14 18:17
                    回复
                      (编者:本篇主要是开头总纲,重点解释了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世代”和“世代论”,“世代论”研究的意义,以及“世代论”初步应用时的基本思路。编者个人是比较反感元漫评的泛滥的,因为按照历史经验这些东西往往会走向大家都忙着研究意识而忽略实际生产的道路。就如先知前阵子说的:“我现在不想在看到元漫评了,我只想看到元漫评的实际应用。”编者也是一直有着同样的担忧。但是编者并不反感元漫评本身,真正擅长此类的漫评者都是在不断做出这方面贡献的。鉴于文章作者热情无限,所以乐意帮助完善内容。还有就是,人文类的理论不同于理工类,大部分理论是有自己独特的运用层面的,并不绝对在任何时候都通用。话说回来,即使是基于事实大量实验和构建模型反复验证的理工类理论其实也是有着很多局限性。君不见经典物理学理论在其他层面并不通用。更何况统计构建模型并验证的人文类。所以实际上这类“世代论”可能会受到各种反驳举例,这正是局限性的一种重要体现,而不一定是理论错误的铁证。希望诸位仔细辨别。最后,宏观层面总结的宏观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微观层面个人在宏观层面受到的影响,但是无论是用宏观层面推论出的规律轻率定义微观层面还是用微观层面的部分实例直接反对不绝对的宏观规律都是抬杠的主要表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4-14 18:18
                      回复
                        今天继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4-15 23:10
                        回复
                          二、东浩纪的世代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4-15 23:10
                          回复
                            2001年,东浩纪将发表在《Eureka》杂志上的文章《过视的众多事物》进行大幅修改,编成了他学术生涯中极重要的作品《动物化的后现代》。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宅的世代论,并对其目的作了大意如下的描述:为宅的短短五六十年的历史划出世代,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拿出“该有的样子”,而是对宏观意义上的“御宅系”人群做一个概括。对于“什么是御宅族”“什么人才是宅,什么人不是。”亦或是我们所说的世代问题,都可以进行无休止的白费口舌的讨论,对于不可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放下无意义的唇舌之争。毕竟无论你怎么争吵,这个现象就摆在那。
                            可惜的是,东浩纪在文章开篇对世代论的叙述并不详细,只是粗暴地通过流行作品和社会事件进行分类。而在后面的行文中,他也只是将各位艺术家和评论家进行分类,也并未详述各世代行为和思想上的特征。所以我们在这里暂时放弃通过行为和思想特征来介绍各个世代,只会略谈一点行为和思想上的元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4-15 23:11
                            回复
                              东浩纪认为,御宅系存在着三个世代,第一个是60年代出生,伴随着《高达》和《宇宙战舰大和号》成长起来的一代;第二代是70年代出生,享受着第一世代创造细分的御宅文化的人;第三世代则是80年代出生,在《新世纪福音战士》播放时正处于中学时代的人。
                              三个世代的人,虽然同属御宅族,但他们的兴趣还是有微妙的差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4-15 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