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34,623贴子:3,343,721
  • 13回复贴,共1

也论作品之反战与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到一个批判《大秦赋》导演的帖子
其中提到该剧导演延艺等说:“我们为这部剧所做的努力,就是想激起人们心中的那股劲儿,那是两千多年来先人们传下来的,是我们血脉里与生俱来的,是愿为国家慷慨赴死的豪情,也是“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的理想,这是全剧的魂,是根。”
对此该文作者表示
“这句话让我大为震惊,都什么年代了,《大秦赋》的导演居然还有这样的思维?真是病得不轻啊。”
而作为一个正面例子,该文作者说到
“比如前苏联的著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
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 、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导演在影片中采用了多组黑白与彩色画面相互交替的镜头,把现实与理想,残酷与美好通过这种对比手法鲜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战争本不应该属于这些可爱的姑娘们,但偏偏就是这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她们美好生活的权利直至宝贵的生命。
这场战争以及她们在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都会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同时呼唤着人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1-01-01 23:11回复
    战争之对错,艺术作品是应该反战还是一定程度而支持战争,我想诸君各有定论,我不想评论
    但是我想说的是, 倘若《大秦赋》的导演有病,那么那位骂他的作者及其解读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绝不健康,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我们再细品一下,是如何解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
    这场战争以及主人公们在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都会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同时呼唤着人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 和“为国家慷慨赴死”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好不好???
    让观众把“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 深深留在记忆中,这背后想表达的价值观依然是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该“慷慨赴死”好不好??


    IP属地:澳大利亚2楼2021-01-01 23:12
    回复
      3.
      再次声明,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我不发表评论。
      再次声明,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我不发表评论。
      再次声明,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我不发表评论。
      关键是不要以为歌颂"和平"就一定是彻底的反战
      一部电影是否反战最关键的因素从不是是否歌颂和平
      毕竟,和平之美好,古今中外没多少人真正反对
      因为但凡打仗都是为了最终的和平,
      只不过在主战派的价值观里有些东西(如国家、和平)是高于生命的。
      反战的核心价值观是战争就是对生命的浪费,
      因此纯粹的反战片,是不会歌颂“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
      而是会让你感觉牺牲的无谓。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21-01-01 23:12
      回复
        4.
        再次声明,至于这两种观点那种正确,我无意评论!
        再次声明,至于这两种观点那种正确,我无意评论!
        再次声明,至于这两种观点那种正确,我无意评论!
        倘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让英雄们"在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都会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那么毫无疑问其核心价值和让人“愿为国家慷慨赴死的豪情”无本质差异,
        我们可以说其吃相更好,艺术水准更高,思想境界更深刻,但对于牺牲的认可并无差别。
        因为其的重点在于牺牲的沉重而非牺牲的不值。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21-01-01 23:13
        回复
          5.
          纯粹的反战片,是不会歌颂“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
          比如著名《西线无战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其中主人公在战壕中抽出匕首向敌人胸口刺上一刀,这位敌国士兵没有立即死去,呻吟了一整晚,善良的主人公想伸出援手时,敌人已断气,主人公拿出对方的记事本,想写信告知他的家人,却发现这名敌国人当兵前是一位排字工人。
          你对比这个和本文作者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解读
          这才是纯粹的反战,
          那个敌国士兵以及主人公的牺牲,绝不会让人感到“无畏爱国精神”,,
          而是不值,为了杀死并不邪恶的敌人而抛弃了生命。
          再看著名反战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 (Wilfred Owen)的诗文
          如最著名的《为国捐躯》(Dulce et Decorum est)
          我们看其结尾是怎么说的
          My friend, you would not tell with such high zest
          我的朋友,你不可以热情地告诉孩子们,
          To children ardent for some desperate glory,
          那些渴望听到不顾一切的荣耀的孩子们,
          The old Lie: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那个古老的谎言: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被称作是谎言!(颇有讽刺的是歐文本人最终却为国捐躯了.....)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1-01-01 23:13
          收起回复
            6
            判断一部电影对战争及牺牲的价值观,关键并非其是否歌颂"和平"
            而是作者(导演)眼中战争的意义
            如果战争和牺牲是有意义的,甚至是正义的,那么“慷慨赴死”自然是正确的。
            如果战争是无意义的,那么任何牺牲也是白费的,是不值的。
            而但凡认为某战争(包括保家卫国)是该打的,那么实际上都某种程度在宣扬“慷慨赴死”。
            因为战争必然有牺牲.
            如果认为战争(包括抵抗外敌)是正义的,
            那么“慷慨赴死”自然也是正义的。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1-01-01 23:16
            回复
              8
              最终再次声明,至于这两种观点那种正确,诸君自己决定
              最终再次声明,至于这两种观点那种正确,诸君自己决定
              最终再次声明,至于这两种观点那种正确,诸君自己决定


              IP属地:澳大利亚7楼2021-01-01 23:18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1-02 21:17
                回复
                  是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02 21:19
                  回复
                    好帖。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1-03 13:11
                    回复
                      路过,拿分


                      IP属地:重庆13楼2021-01-03 13:37
                      回复
                        感觉楼主的学问的的很渊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2-26 14: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