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103贴子:328,295

关于”其“字用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有朋友总结了下, 我觉得很好, 引而与众共享。
1.用作代词:
(一)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余以为此等词可归入助词一类,而非副词。 何以言之?彼既表语气又可省去,自是助词,况其后又加”皆“”勿“”无“等副词,无容再归入也。 )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其作代词,指人指物,用作句首主语,文言中罕见。因古文简洁,主语多省,其字可视为句首语助。作指示代词,其人、其事置于句首, 则是常例。 现代汉语中, 句首用其作主语者,则不乏其例, 但读来总觉别扭。


IP属地:江苏1楼2023-09-13 17:37回复
    助词,又称语助词,其本身无具体意义,或在句首,或在句中,或在句末,亦有在句外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17 19:34
    回复
      杨伯峻先生在文言语法中将词类区分为十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小品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17 19:42
      回复
        十种又可分为五大系:实体词、述说词、区别词、关系词、语助词。前三者大多为实词,而关系、语助词则为虚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17 19:47
        回复
          语气词、叹词、小品词, 归入语助词, 又是虚词。 杨先生参照俄语语法立小品词一类, 有“之”、“者”、“所”、“然”“尔”、“焉”等 字。 此类词诸家归类多有纷纭,王力先生特立“记号”一说。 其特点为: 本身不可独立 ,需黏附于他词或句子;受黏附之成份因此增加、改变意义,甚或改变其性质。常见所字结构之“所”,用于主谓之间使成一子句之“之”, 作词缀之“尔”“然”等 , 皆此类也。


          IP属地:江苏6楼2023-09-20 08:25
          回复
            左传成公九年, ”称太子,抑无私也“ 注:“抑,发语词”, 诗小雅,“抑此皇父”,与之同。 后世常见有“夫”、“盖”、“维”等。 此等词用于首位,与“其”“尚”有别, 因后者有命令、猜测等不同语气, 有归入副词者。 而“抑”“夫”等词则纯为引起下文。余以为都当归入语气词,属语助词,都是虚词。


            IP属地:江苏7楼2023-09-21 11:23
            回复
              诗经中句首语气词有“维”、“其”、“曰”、“抑”、“式”、“噬”、“聿”、“遹”、“无”、“思”、”亦“等 ,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维南有箕, 不可簸扬“。”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其殽维何? 鸟鱉鲜鱼”。”嗟我妇子,曰为改岁“,”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虽无好友,式燕且嘉”,“无忝尔祖,式救尔后”;“彼君子兮,噬肯来游”,“聿来胥宇”,“聿怀多福”;“遹俊有声”,“遹求厥宁”,“遹追来孝”,“遹观厥成”;“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思无缰,思马斯藏”,“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亦服尔耕,十千维隅“。 “无“常与否定副词”无“相混,尤须注意。句尾语气词则有兮、矣、哉、也、斯、云、员、只、止、且、猗、思、嗟、旃、忌等,其例多,不再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24 08:35
              回复
                后汉书列传五十一,“其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驿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举;其有清忠惠利,为百姓所安,宜表异者,皆以状上。”两“其”字,发语词,句首语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9-24 08:40
                回复
                  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而秦伯不至。史颗盟晋侯于河东,郤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会所,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可质乎?”“其”同“岂”,反诘副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9-24 14:45
                  回复
                    左传成公十二年,“子反曰:‘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遗,焉用乐? 寡君须矣, 吾子其入也!’” “无”,句首语助;“其” , 句中语助;“亦唯”,复合副词;“加遗”,同义动词连用。“学者,无亦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而已,何需加遗以饰言,子其志之”。


                    IP属地:江苏14楼2023-09-25 10:53
                    回复
                      如天之福,两君相见,无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遗,焉用乐?
                      “无亦唯是”和“一矢以相加遗”之间当断开,不然解释不了,先秦“是”没有系动词的用法。


                      IP属地:四川15楼2023-09-25 11:16
                      回复
                        “是” 当作直解, 惟是同义连用。


                        IP属地:江苏16楼2023-09-25 13:49
                        回复
                          左传正义:“子反意言晋、楚并是大国,不肯相朝,唯战乃相见。其相见之时,唯当用是一矢以相加陵、相遗与耳,无为用此乐也。“, 解"是” 为“此”。


                          IP属地:江苏17楼2023-09-25 14:16
                          回复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有乐则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是者,此也, 是务, 务是也。 明袁宏道 《送潜江潘伯和入计序》:“今征车且戒路矣,闔郡邑之人,交口而颂令尹,无亦惟是尹之绪餘;而余所倾重,顾不在此。”惟是“, 同义连用。


                            IP属地:江苏18楼2023-09-25 14:19
                            回复
                              一会儿承认”是“意为”此“,一会儿又说“惟是”是同义连用,别顾着上贴吧了,先把精分医好再来。


                              IP属地:四川19楼2023-09-25 1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