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吧 关注:168,742贴子:4,589,570

【牛奶汉化】CK3 RICE南埃塞尔比亚风味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里是牛奶,区域沉浸和文化丰富(RICE) 的汉化者,介绍埃塞尔比亚南部的更新内容,本篇日志原作者是小鹿和我玩,牛奶负责整理,本次风味包的名为【高地王国】


IP属地:广东1楼2024-03-12 22:53回复
    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辉煌的阿克苏姆文明相比,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文明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起眼(哪怕是对非洲来说)。不过,发掘这些“边缘地区”的魅力不也正是本mod所要提供的吗(笑)


    IP属地:广东2楼2024-03-12 22:54
    收起回复
      风味包内容(其一:文化篇)
      首先埃塞俄比亚民族众多,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多数分布在南部,也就是本次更新的地区。
      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高原,北临红海,这里是人类的摇篮,远古人类就是从这一带走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以北是红海,历史上来自西亚的人群,源源不断地渡过红海,进入埃塞俄比亚,把多种生产技术和制度、犹太教、闪米特语、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高加索人种的基因等等传入此地。
      随着中世纪穆斯林的扩张,许多主要穆斯林民族(例阿法尔人、索马里人、哈勒尔人)也来到这里


      IP属地:广东3楼2024-03-12 22:55
      回复
        前排支持奶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2 23:00
        回复

          因此本次共更新了两个地图外文化:阿利文化和奥罗普姆文化以及两个四个地图内文化,分别是奥莫特文化、奥罗莫文化、哈拉和锡达玛文化。


          IP属地:广东5楼2024-03-12 23:01
          回复
            首先我们介绍地图外的文化,首先是阿利文化

            阿利人占据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边缘及图尔卡纳湖北部。学者们一直在争论阿利语到底是属于奥莫特族还是尼罗-撒哈拉族的一个分支(因为几乎所有阿利人都讲奥莫特阿利语,但其中一半以上会多种语言,还可以说阿姆哈拉语等其他语言。),亦或者是一种孤立的语族,因此游戏中决定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

            奥罗普姆人是中世纪鲜为人知的诸讲尼罗语和库希特语民族的前身,原先居住在肯尼亚北部和乌干达靠近图尔卡纳湖南部的地区,并在后来迁移到奥罗普姆地区征服并同化了当地原住民形成如今的奥罗普姆文化。


            IP属地:广东6楼2024-03-12 23:04
            收起回复
              其次是地图内的文化
              奥莫特文化是由原版的沃莱塔文化改的。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包括沃莱塔人在内的许多民族的语言都属于奥莫特语族(虽然一些学者有争议地认为它是亚非语系的一个高度分化的分支,其中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古埃及语以及许多其他中东和北非语言)。但作者将沃莱塔改为奥莫特以涵盖其他说奥莫特语的民族。奥莫特文化可举行数牛仪式活动,这点之后会介绍。

              锡达玛人是说库希特语的诸民族之一。其独特的传统“哈拉莱(Halale)”指的是他们的同名道德准则,意为“真理”。

              哈拉人是如今哈拉尔人的祖先,创建了繁华的哈拉尔城,善于经商。


              IP属地:广东7楼2024-03-12 23:06
              回复
                最后是埃塞俄比亚第二大种族———奥罗莫人
                奥罗莫文化位于地图的最南端。“奥罗莫”一词在奥罗莫语中意为“勇者”,但在近代被阿姆哈拉人征服后,其被蔑称为“盖拉”(Galla)。“盖拉”在阿姆哈拉语中意为“陌生人”,后引申出“奴隶”的意思。
                奥罗莫人起源于埃塞俄比亚南部高原的“福古格”(Fugug),送个地方据说是奥罗莫人最初的家园,族群的诞生之地。福古格就位于今天的阿鲁西(Arsi)的核心地带。奥罗莫人认为自己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奧玛(Orma),所有奧罗莫人都是“奥玛之子”(ilmaan orma)。

                各位领主可能会奇怪,这样一个“边缘”民族怎么会有罗马的贵族收养呢。这就要谈到奥罗莫人的收养制度,非奥罗莫人与奥罗莫人都可以作为收养对象。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被称作“古迪法沙”(guddifacha),这是一种家庭收养,收养的儿子享有和亲生儿子同等的权利。另一种叫做“莫革萨”(moggaasa),是一种政治收养,整个部落或氏族通过莫革萨被吸收进来,纳入到奥罗莫人的谱系之中。莫革萨由阿巴盖达代表其所在的盖达体系举行,通过仪式与誓言,被收养的部落或氏族整体成为这一盖达体系的“儿子”,共同信守彼此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这些部落或氏族的祖先也将上溯数代,纳入到这一盖达体系的创始人之中,形成新的谱系。这样奥罗莫人得以迅速扩大其人员规模,那些饱受圣战摧残的原住民也因此。受到保护并共享物质利益
                此外 奥罗莫人信奉瓦格教,认为有一个最高的神瓦格(Waq,即天空),还有次级的男神阿特特和女神奥格莉。部分奥罗莫人每当新月快出现时,要在族长的带领下向看不见的月亮献祭,祈求月亮保护他们的牲畜等。有些族还奉蛇、鳄鱼、猫头鹰、猴面包树、野生无花果树和卡拉尤树为图腾。崇拜猴面包树的,每月要在树根上浇一次牛奶,每年为它宰杀一只黑羊。宗教活动主要有三种。一是占卜,通过验视被宰杀牛的胃或解释鸟的飞翔来做预测或裁判纠纷;二是被称作“瓦达贾”的共同祈祷,同时要献祭食物,一部分要献给瓦格;三是去瓦勒和人那里参拜“阿巴穆达”(圣油之父)。他与一条大蛇住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以问答的形式向参拜者传播瓦克的律法和加拉人的习俗,规劝他们反对伊斯兰教,并将圣奶油涂在他们头上。每个奥罗莫人家庭每三代至少必须有一位男子前往参拜。


                IP属地:广东8楼2024-03-12 23:07
                回复
                  风味包内容(其二:传统篇)

                  盖达体系(Gadaa System)是奥罗莫人的一种政治体制,更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盖达”一词涵盖多个相互关联的义项,首先它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
                  每 8 年民选官员从前任接手执政,以及每一代别都能经由第六级别掌权。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体系内的男性成员被划分为十个级别(grade),总体上每 8 年上升一个级别,从出生开始,直到离开第十级别退休,为一个循环。十个级别又划分为前后 40 年两个时期,前 40 年结束后获得父亲身份(dannisa),而进入后 40 年的首个级别——第六级别则是接管权力的 8 年。竞选产生的领袖阿巴·盖达(Abba Gada)——意为“执政的盖达之父”——在这 8 年时间里是唯一的政治领袖与盖达体系的发言人。阿巴·盖达在圣树“奥达”(oda)的树荫下召开集会议事,讨论后形成决策并由全体执行。这一集会被称为“卡菲”(chaffe),而奥达树则是盖达体系的宗教中心与政府办公地。
                  盖达体系的不同级别之间有着严格的划分,不同级别赋予不同的角色,以此协调体系内部的军事、经济、政治与仪式责任。然而吸收进入级别的方式却依靠两套截然不同又互相交叉的系统——年龄与谱系。前者按照实际年龄分组进入不同团体,即年龄组(hariiya);而后者则是根据其父亲决定其代别归属,即代别组(luba)。在第四级别期间,奥罗莫人的年龄组与代别组作为正式团体固定下来,并选举各自的领袖。作为两者的关捩点,级别划分严格按照盖达体系的基本规则:新生婴儿必须划归比他父亲小 40 岁的级别。因此,父亲与儿子在任何时候都要相差五个级别。如果父亲在第七级别时有了儿子,其子就会划分到第三级别。若是这个儿子的孙子在他退休那年出生,就会直接进入手握权力的第六级别。随着盖达体系运作的循环累加,这一现象并不罕见。因此盖达体系的每一级别都融入了不同年龄的奥罗莫人,彼此平等相待,不同级别之间也往往有着严密的谱系联系。


                  IP属地:广东9楼2024-03-12 23:09
                  收起回复

                    数牛仪式开局为奥莫特文化拥有,解锁数牛仪式活动。

                    哈拉莱,意即真理,是锡达玛人社会、宗教、政治体系以及世界观、道德观的称呼。开局为锡达玛文化拥有,解锁维护代代相传的圣林决议和祭祖仪式。

                    以及最后的东非大裂谷商人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3-12 23:11
                    回复
                      风味包内容(其三:革新篇)
                      本次添加了三个革新,分别是:

                      埃塞蕉,又名“假香蕉”,是一种原产于南埃塞俄比亚的作物。抗旱而高产,茎能做饭,纤维能作绳、可当线,本身还能用来盖房子,甚至还有药用价值。

                      游戏中,奥莫特、奥罗莫、锡达玛文化开局拥有埃塞蕉种植系统革新,可采用收获埃塞蕉以缓解饥荒决议
                      锡达玛和奥莫特文化开局拥有高地农用墙革新。在南埃塞俄比亚的山区和谷地里,人们经常修建石墙,以保持土壤不被侵蚀,同时方便灌溉。其中一些负有远见卓识领导人还想到利用这种技术及其背后的社会制度来保卫自己的边界,抵御敌人的袭击和入侵。

                      在过去,东非贸易曾使用被称为“阿莫莱”的块状盐砖作为货币(甚至直到20世纪也有这种货币)。不过盐肯定没铁作为货币方便。


                      IP属地:广东11楼2024-03-12 23:14
                      回复
                        风味包内容(其四:宗教篇)
                        本次还更新了个新宗教,分别是:
                        1.奥莫特宗教:
                        信奉奥莫特宗教组可解锁吉发踏节活动
                        ①特沃萨教:

                        ②咖塔教:


                        IP属地:广东12楼2024-03-12 23:17
                        回复
                          1.锡达莫宗教:
                          ①马加诺教:

                          ②德斯克教:

                          ③凡丹纳诺教:

                          不过有意思的是凡丹纳诺教在CK的时间线中是不存在的,它是一种融合了伊斯兰教和库希特原始信仰的混合宗教。该宗教曾在讲锡达莫语的哈迪亚人中广泛流传,但也通过传教士传播到其他民族。凡丹纳诺教于15世纪在南埃塞俄比亚兴起,且很可能来自高原的穆斯林部族。由于政局不稳,这些部族在地理上与伊斯兰世界隔绝。尽管教义与伊斯兰教有分歧,但许多凡丹纳诺教信徒仍认为自己是穆斯林。该信仰现已消亡,但它对现代哈迪亚人(无论其宗教信仰如何)仍有重大影响,因此风味包还是将其做了出来。


                          IP属地:广东13楼2024-03-12 23:19
                          收起回复
                            风味包内容(其五:活动篇)
                            一、数牛仪式
                            对牛的崇拜盛行于整个东非,奥莫特人当然也不例外。正如埃文思-普里查德在《努尔人》中说的那样:“既然牛作为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和最重要的社会财富,……,那么,为什么牛在仪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很容易理解了。”,哪怕直至今日,牛依然是埃塞俄比亚的重要农具和经济

                            而数牛仪式是奥莫特人的传统仪式。


                            共有三种:达拉仪式、利卡仪式和吉穆瓦仪式,分别提供三个特质:


                            、、
                            正在举办达拉仪式的当地人

                            莫拉纳数牛的场景


                            IP属地:广东14楼2024-03-12 23:24
                            回复
                              二、吉发踏节与珐齐—阿姆巴拉节

                              珐齐—阿姆巴拉节是锡达玛人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春节。其日期不定,每年由族群的占星师埃言透(Ayyaanto)观察星象,确定日期。据说,该节日起源于一位名叫珐蔻(Ficho)的妇女,她出嫁后,每年都会做一些卜瑞塞姆(buurisame)——一种将黄油、牛奶以及埃塞蕉相混合的菜——回娘家拜访父母和邻居。她死后,她的邻居们便以她的名字命名新年的前夜——“珐齐(Fichee)”。锡达玛人也认为新年要有新气象,要去晦气,迎喜气,求和解,举族同欢,要做好事,免/还债务。




                              IP属地:广东15楼2024-03-12 23:26
                              回复